查看完整版本: [-- 读书札记 --]

现代钱币网 -> 钱币论坛 -> 读书札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  Pages: ( 3 total )

fwang2450 2013-07-03 05:11

读书札记

此系列帖子最初发在集币在线的“币市大家谈”栏目中,名为“读书札记”,后来集币的丁版主将大部份帖子转入集币在线的“学术研究”栏中,但改了题目。承蒙仲雨版主厚爱,将丁版主的版本转来现代钱币网。现遵孙老师之嘱,将原来的帖子整理后发在“钱币知识”栏中,供币友参考。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fwang2450 2013-07-03 05:13


一年多前误打误撞进入现代金银币收藏,一直未敢放松学习。“盛世风雅颂”、各种贵金属币图谱、黄教授、葛老的文章/帖子时常重温,集币、宝泉、金币投资等网上论坛细细考古,对现代金银币的工艺、历史小有了解,自己觉得已经脱离了初级阶段。和老美辩论币、章时,对老美认为中国尚未达到美国的集币水平非常不以为然。

最近得闲,到亚马孙上查了一下英文的钱币书籍,小吃一惊,居然有几百上千个查询结果,从入门级的傻瓜书到专题论述都有,包括初学者指南、钱币评级、钱币买卖、钱币化学、假币鉴别、钱币清洗保养、钱币摄影、世界钱币,甚至还有假币的制作方法。好奇之下,买了几本看看,才觉得自己要补课的地方还是不少,老老实实退回初级阶段去。好多中文钱币网站上认为是中国特色的怪事,如炒新、97年的狂涨狂落、无良币商错估品相、币商的收/售差价、高端评级币各级之间的巨大价差,其实都在美国发生过或仍在发生,并非中国所专有,知道以后至少可以借鉴,不至于大惊小怪。现将读书札记贴出来。看一些,写一些,希望对和我一样处于初级阶段的币友有所帮助。但因为是随手写下,逻辑性、系统性就可能欠缺一些,望币友原谅。

这段时间正在读两本书:Coin Collecting for Dummies(钱币收藏傻瓜书),作者是资深币商兼钱币学家Neil Berman和PCGS总裁Ron Guth,典型的入门级读物。另一本是The Coin Collector's Survival Manual(钱币收藏者的生存指南),作者是资深的稀有币商Scott Travers,他在八十年代曾担任过NGC的兼职评级师。这本书初版于1984年,2010年出了第七版,广受好评。作者开宗明义就警告读者钱币收藏这项爱好水很深,水中饿鲨横行,一不当心就会粉身碎骨,因此作者向读者提供了“救生包”,让其安渡艰险并能快乐收藏。书的主旨是收藏兼投资,而非仅仅收藏,这该是大多数钱币收藏者的目的吧。

fwang2450 2013-07-03 05:14
第一篇:看币的态度

根据Travers的说法,看币有四种态度:

1.    找出一枚币的美妙之处,把币作为艺术品来欣赏。
2.    找出币的长处。
3.    找出币的瑕疵或缺陷。
4.    同时找出币的长处和瑕疵,但等币到手以后再细细欣赏。

有些钱币爱好者能够把前三种态度综合起来,应用得天衣无缝,这当然最好。但Travers认为第四种态度最为实用。这是因为一枚币有各种欣赏层次,可以从美学、历史和文化各个方面加以欣赏。但是当牵涉到钱币买卖时,品相最为重要。如果只顾欣赏而忽视了品相,纯收藏也许无所谓,但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可能犯错。

回顾自己的经历,当初eBay上有一枚69西藏和一枚67新疆,相同售价。本人因为布达拉宫不如新疆的丰收景象有活力而买了新疆。从收藏角度来说没错,喜欢就好。但是如果从投资角度来说,那枚69西藏的增值潜力应该比67新疆要大许多。另外,由于是评级币,品相长短之处已有定论,只是在审美和品相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是买裸币或原封币,在审美取舍之外再加品相判断,难度会增加不少。

对于我等新手来说,找出币的瑕疵比找出长处要容易。眼力好,有耐心,方法得当,再加一个高倍放大镜和合适的灯光(后文再谈),找出划痕、磨损、斑点和碰伤并不难。但没有过手很多币,没有大量比较,看出一枚币的长处谈何容易,比如说初打币和后打币在压印、原光和喷砂效果方面的细微差别、各种版别之间的区别等。看不出长处就意味着可能错失好币!

Travers还指出卖家和买家对币的不同态度。卖家往往只看到一枚币的长处,而买家容易集中在币的短处上。想想这本是人之常情,而且不限于钱币:“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币商在卖出币时说品相如何好,而回购时会说同一枚币如何不好,如果不是故意找碴压价,那就是不知不觉中滑入了这个思维定势。好的币商能够意识到这种买、卖方之间的态度差异,卖出、买进时都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品相。而对于新手来说,购买评级币无疑会减少这类风险,因为品相已有定论,无须当场判定,不用受这个思维定势的影响。等对品相判断有了把握之后,再购进裸币和原封币也不迟。

fwang2450 2013-07-03 05:15
第二篇:看币的技巧

每位币友都得看币,Travers提出两种看币方法,一是按时钟方向看币,二是分区看币。

按时钟方向看币时,要看两遍。

第一遍是粗看。沿顺时针方向把币的正面和反面扫视一遍。然后将币微微倾斜、转动,换几个角度看币,正反面都看一遍。接下来看币边,最后把币整体看一下。

第二遍是细看。首先按顺时针方向仔细观看正面的镜面部份,然后按相同方向仔细观看雕刻的图案部份。按相同方式观看反面。然后将币微微倾斜、转动,换几个角度看币,正反面都看一遍。接下来从正面、反面和侧面仔细观察币边。最后把币整体看一下。

描述币面情况时也往往使用时钟术语,如正面九点钟方向有一个擦痕。

分区看币是把币面分成几个部份,最好是四个部份(象限)。每次观察集中在一个部份,看完一个部份以后再转入下一个部份。其余的观察方式和按时钟方向看币相同,也要分两次看币,粗看和细看。每一次看后都要将币倾斜、转动,最后看币边和币的整体。

(读了这些才知道自己连币都不会看。汗!)

Travers强调要反复练习,练就快速看币的眼力,因为在好多场合,如拍卖会前的预展、钱币展销会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看币。如果看币不熟练,就可能漏掉好币或吃进差币,连币商都不能幸免。

fwang2450 2013-07-03 05:33
第三篇:看币的工具

看币有两个重要工具,一个是放大镜,另一个是灯。这两个工具都大有讲究,对品相的判断有很大影响。

看币用的放大镜分为两种,一种用来判别品相,另一种用来辨别真伪或改动。辨别真伪或改动需要高倍放大镜,倍数应达20倍以上,才能看清细部。但倍数太高的放大镜用于判别品相时则会夸大币的缺陷,降低评判结果。评级公司的评级师通常使用5倍放大镜,Travers和Berman/Guth建议用5到10倍的放大镜,要能看到整个币才行。

灯光对品相判断的影响非常大,有些会提升对币的品相判别,如泛光灯和水晶吊灯。最有名的是美国长滩币展中的泛光灯,能够美化品相。大多数参加长滩币展的币商在买币时会在别种灯光下对币的品相另作评判。Travers说在泛光灯下,一枚AU55品相的币可能会被看成具有MS60的品相。MS级别的币要求币面上的光轮不可中断,而AU级则允许有少许中断。在泛光灯下,AU级币上中断的光轮会接合起来,呈现出MS的效果。

长滩币展的泛光灯:


香港币展上的水晶吊灯估计会让钱币增色不少:


另一方面,日光和卤素灯等强光源会将币面的瑕疵暴露无遗,从而夸大这些瑕疵,过份降低品相的评级。最理想的光源是75瓦的柔光白炽灯。Travers建议看币时用柔光白炽台灯做主光源,日光灯做辅助光源。而Guth则建议模仿专业评级师的工作环境,即在一间暗室里打开柔光白炽台灯看币。要注意的是主光源一定要是一个点光源,而不是一片光。

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在美国币展上,币商用的都是装柔光白炽灯泡的伸展灯(tensor light),如上面长滩币展图中所示。一直纳闷这些灯又大又笨,为什么币商不换些轻巧的LED灯或卤素灯,现在才知道这是美国币商看币的标准光源。(又笨了一回不是?)这些伸展灯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根据人眼的高度进行调节,让币面反射的光线恰到好处地进入眼中,而镜面的反光效果,是评判非流通币品相的一个重要指标。

各种灯光对品相判断的影响大致如下:

日光、卤素灯:从MS65降到AU55
日光灯:从MS65降到MS60
柔光白炽灯:从MS65到MS65(无影响)
泛光灯:从AU55提升到MS60
裸丝白炽灯:从MS60(丑陋)提升到MS65(漂亮)
泛光灯加裸丝白炽灯:从AU55提升到MS65

现在上两张图,大家可以看看灯光对币外观的影响:



这些图取自eBay上一位币商logicpapa。无论是裸币也好、评级币也好,他总能把价格卖得比别人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拍照片时的灯光效果。他的钱币在照片中看起来总是非常温暖、晶莹、华美,让人不能忘怀,甚至一些65、66级的币看起来也是那么出色。我当初曾想买一枚69级的银古科五组天文钟,但他那儿有一枚68级的,看了就不想放手,最终买了下来,而且竞价很激烈。(审美态度又占了上风不是?Travers说了,买卖钱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品相,不要受审美影响!)我不能肯定logicpapa用的是什么灯。从上表看来,很有可能用的是裸丝的白炽灯。在此提醒币友一下,看币时一定要注意灯光环境,以免把好币看成差币,把差币看成好币。

fwang2450 2013-07-03 05:47
第四篇:评级币的由来

(一些币友对评级和评级币很反感,有些其实是出于误解。读完以下札记以后,不知是否会有新的看法?)

英文里没有和“品相”相对应的词。通常形容币的品相时用的是condition,即“状况”。但是这个词太抽象、空泛,因此专业人士会使用grade一词,即“等级”或“品级”。其动词便是评级、分级。

其实这评级或分级没什么神秘的。国内的1到5品、极差品到极美品等也都是在分级。美国钱币界直到20世纪60年代也还在使用类似的分级系统,从差到好分成11个级别,最高一级是BU。大家各做各的生意,相安无事,谁也没有把谢尔登 (Sheldon) 的评级系统当什么事儿。

其实谢尔登的评级系统早在1948年就搞出来了,当初是专为评1793-1814年间的大分币(一美分)用的,与其它硬币无关。谢尔登之所以把他的系统定为从1到70,是因为当时品相最差的分币和品相最好的分币之间的差价是70倍。也就是说,如果一枚几乎认不出来的分币值1美元,那完美品相的分币就值70美元。(那69级和70级只该差一美元而不是两三倍不是?)

1803年的大分币:


话说到了1968年,西方国家通过“伦敦黄金总库”(London Gold Pool)对黄金价格的操纵失败,随后70年代初尼克松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带来了贵金属的牛市。而美国钱币市场也随之起飞。许多“门外汉”(包括私人、基金和投资银行)纷纷想要投资钱币,而且要最高质量的钱币,也就是BU级的,他们不缺钱。问题是BU这个档次的钱币也有不同品相,而当时的分级系统无法对它们进一步区分。因此一些无良币商开始自行创造一些名称来形容BU级的这些不同品相,并借机捞钱、坑人,而且是大捞特捞,大坑特坑。反正谁也没个细分标准,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时广大的正义币商看不下去了,纷纷向美国钱币协会讨说法,要求整顿。美国钱币协会本来就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进分级的事儿,这会儿顺时应势,挺身而出,在谢尔登系统的基础上,于1978年推出了“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将谢尔登评级系统推广到其它的钱币上。正巧美国钱币协会旗下有一个钱币鉴定机构,称为ANACS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 Service,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当时的业务内容是鉴定钱币的真伪,因为钱币造假横行。(谁说美国人不造假?)将此机构的服务内容扩大到品相评级那是顺水推舟、众望所归的事情。于是ANACS于1979年推出钱币评级服务,所用标准当然是美国钱币协会的“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这也是美国评级机构同时做真伪鉴定和评级的历史来由。这时还没PCGS和NGC什么事儿,这两家都是八十年代才成立的。不过它们后来居上,一发不可收拾,抢走了ANACS的市场,而且PCGS首先发明“装盒”技术。(那以前ANACS评级以后是发两张带照片的证书,币的正反面各一张照片。)ANACS后来被美国钱币协会出售,到如今已经几次转手、风光不再了。

ANACS 的评级盒:


美国的第三方评级服务于钱币市场70年代起飞时应运而生,目的是解决无良币商坑蒙高端币投资人的问题,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钱币市场增值后,一枚稀有币动辄成千上万美元,品相上的细微差异会造成成百上千美元的差异,将品相细化、系统化、标准化有助于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中国的钱币市场目前正处于起飞阶段,“门外汉”投资金银币的前景大增,类似美国无良币商利用品相界定模糊而大肆牟利的情况到时候难免会发生。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有信用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以前,借用国外评级机构现有的经验和服务,这对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币友和投资人都不失为一个(临时?)解决方法。

fwang2450 2013-07-03 05:51
第五篇:自我评级

上篇说了,评级或分级无非就是对币的品相做个判断,可以是1到5,也可以是谢尔登式的1到70。一般说来,如果币的价值低,分级粗一些没关系,大家对分级标准不统一也没关系,因为没有多少金钱利益。而高价值币的分级就需要细一些,而且要有统一标准,因为牵涉的金钱数额巨大。

和印象式的分级比较,谢尔登评级系统对品相的评分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两个是主观的(这两个主观方面决定了不可能用计算机来分级):原光 (luster) 和视觉效果 (eye appeal);两个是客观的:压印 (strike) 和表面状态(又称磨损, wear)。每一个级别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比如说原光的保留程度、压印的质量、磨损的位置和大小等。这些黄瑞勇教授在“盛世风雅颂”里有介绍,许多币友都已了解。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在“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这本书中,有对美国造币局铸造的每一枚钱币的各品相级别的具体描述。更有甚者,还有该级别的图样供参考。这样一来,大家对某币的某一级别品相就有了一个统一看法,而且很多币商、币友无须借助PCGS和NGC的评级便可自行对品相作出相当准确的级别判断,比如eBay上有些卖裸币的美国币商会在说明中加上自己的评级,供币友参考。后来PCGS和NGC也都以谢尔登系统为基础,分别出版了各自对美国钱币分级的说明和实物照片,因此这些第三方评级公司的标准是公开、透明的,至少在评美国币时是如此,不像有些币友所称评级公司是自说自话。如果他们在中国币上也能做到如此透明程度,那自然就能更有说服力,取信于大家。不过他们一时恐怕做不到。新中国三十多年出了近两千种纪念币,把这些币按所有品相一一拍照陈列出来要多少人力物力?

国内一提到评级,往往就会想到NGC和PCGS这些第三方评级公司。其实英文的钱币收藏启蒙书一致反复强调币友要培养自己评级的能力。美国钱币协会每年夏天举行评级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付费参加,培训班提供实物、讲解和指导来提高学员的评级能力。这种自我评级能力在买裸币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即使在买评级币时,币友也要有能力判断该币是评级适当、评级过高(overgrading)还是评级过低 (undergrading),也就是说在同一级的币中也有好、中、差品之分。了解这一点对购买高评分币的币友尤为关键。

Travers谈到,他在80年代担任NGC评级师时,是三人一组进行评级。那时他们就意识到在评出的同一级别币中,品相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散布在从低端到高端这样一个范围里,他们内部用A、B、C来代表高端、中端、低端,如MS68A、MS68B和MS68C。低端的属于评级过高的情况,往往是两位评级师评了68,而另一位评级师评了67。如果重新送评,有可能降一级,从MS68C降至MS67A;而高端的属于评级过低的情况,往往是两位评级师评了68,而另一位评级师评了69。如果重新送评,有可能升一级,从MS68A升级至MS69C,以此类推。

(现在NGC应该只有两位评级师进行评级,只是两人有分歧时才另加一位评级师,不过同一级别评级币的高、中、低端品相还是存在,比如说一位评级师评了68,另一位评了67,另加一位评级师评了68,最终评分是68,但应该是68C。)

Travers的内幕消息实在让人很有启发。有些评级币看上去与其级别不符,如这枚传统文化一组京剧,竟然评上了68分:



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现在想来这枚币应该算是PF68C,和PF67A相差无几。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下次见了至少不用再嘀咕评级师是否一时犯了糊涂。

另一个启发,是评级币也不是闭着眼睛就买的事,还是需要好好看币,对品相有个自己的判断。要不花了大钱买了一个69C的,倒不如省下钱买一个68A的,重新送评还有可能上69。要想收藏69、70级的币,起码要保证买到该级别里的中等品相,这才对得起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

fwang2450 2013-07-03 06:03
第六篇: 不给力的美国纪念币



美国钱币收藏的大头是流通币,小到分币,大到金币。钱币启蒙书籍的内容大部份也都集中在流通币的集藏上,纪念币收藏不成气候。这篇札记介绍美国纪念币的发行和收藏情况。

美国发行纪念币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集资。纪念币要纪念对象是著名的人物、组织、地点和事件。某个组织要集资举行一项活动,比如说举行哥伦布博览会,就可以到国会申请。国会在立项审批以后如果觉得申请合理,就会立法,要求美国造币局铸造此纪念币。早期国会的审批还是很严格的,因此像1925年一年发行了4种纪念币就算很多了。从1892年到1954年加起来总共也就发行了50种纪念币。

美国纪念币发行大致分三个时期:早期从1892到1934,中期从1934到1954,近期从1982到现在。(也有把1892到1954称为传统时期,而把1982到现在称为现代时期的。)这三个时期各有特点,下面一一讲来。

早期的纪念币审批和铸造都控制得很严。只有意义重大的题材才能获批,如哥伦布博览会、路易斯和克拉克博览会(这两位算是美国英雄,率领一个远征队首次横贯美洲大陆,抵达太平洋),和移民首次登陆美洲300周年等,一共有23个品种。

中期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阶段对纪念币铸造的控制大为放松。为了牟利,纪念币的发起人和承售的币商想出了至少三种花招:

1. 让三家造币厂(费城、旧金山和丹佛)同时造币。旧金山和丹佛造币厂铸造的币上印有各自的厂标,因此一枚币就有了三个版本。钱币收藏者要买三枚才算集齐。
2.  年复一年地重铸。本来俄勒冈小道 (Oregon Trail) 纪念币于1926年首发,结果两年以后纪念币的发起人“俄勒冈小道纪念协会”又争取到了批文,在1928年重铸此纪念币。更加荒唐的是1933、1934、1936、1937、1938年每年都重铸,前后延续了13年之久。
3.  降低铸造量来造成人为稀缺。俄勒冈小道纪念币后几年的重铸量都很小,几乎都被投机者购入,然后转手高价出售。得克萨斯百年纪念币也连铸五年,铸造量年年减少,大多数被投机者囤积牟利。

俄勒冈小道纪念币:



正是因为中期纪念币的滥发,导致民怨沸腾。因此国会于1955年停止了纪念币的审批。这个纪念币的空白期延续了几乎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

但虽然美国现代纪念币(82年以后发行的)有一百多种,但其中能让投资人赚钱的品种也就二十多个,大部份是让投资人亏钱的。比如说1990年纪念艾森豪威尔百年诞辰的1美元纪念银币,发行价为25美元,15年后半价就可以买到。1995年纪念残奥会的1美元精制纪念银币的发行价为35美元,十年后的零售价为18美元。大多数纪念币最后都跌破了发行价。连美国造币局在95年7月的国会听证会上也坦承,“有明白的纪录显示:这些钱币并非良好的投资工具”。

造成美国现代纪念币如此不给力的原因,不说大家也猜得出。一是发行量太大,比如说1987年纪念美国宪法200周年的1美元纪念银币销售了45万枚(结果从26美元的发行价跌到2005年的7美元)。这还算少的。为了纪念92年的奥运会,美国国会批准铸造1千零50万枚三种面额的纪念币,结果美国造币局只卖出1百50万枚不到。足球世界杯的纪念币也批了1千零75万枚,也是卖出了不到1百50万枚。连美国造币局都声称因为造币过多而亏了钱。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官方在纪念币上提成太多,造成纪念币升水过高。面值1美元的纪念银币要抽取7美元的附加费,而面值5美元的纪念金币要抽取30美元附加费。1990年的银价为4.8美元,而艾森豪威尔诞辰纪念币的售价是25美元。1995年的银价是5.25美元,而残奥会纪念币的售价是35美元。(还抱怨金总不?)量大而发行价过高,岂有不跌之理。这也是造成美国钱币收藏者对美国纪念币敬而远之、美国纪念币不成气候的原因。

fwang2450 2013-07-03 06:15
第七篇:压印效果

压印效果是谢尔登评级系统的四个指标之一。压印完好的币应该图案清晰,没有任何模糊、缺失之处。压印不好、图案不清晰完全是造币厂的过错,和钱币保管没有关系。当然图案不清晰的另一个原因是流通造成的磨损,但是这类流通币上图案磨损部分没有原光。而未流通币上压印不好的图案部分仍保留了坯饼的原光。

压印不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弱打,另一个是工作模磨损。

弱打是钱币压印时压力不足造成的。压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机器的压力不够,也可能是上、下工作模之间耦合不够紧密,其后果是币上的金属不能完全填充工作模的凹陷部分(即币上的浮雕部分),造成高浮雕的顶部图案不清或完全缺失。美国新奥尔良造币厂某些年份铸造的币弱打现象比较普遍,是因为工厂为了延长工作模的寿命,将上、下工作模耦合放松所致。

以下两张图显示了正常压印和弱打的“墨丘利10美分”当中的圆形箍。在弱打的币上,两道箍当中的分界线有间断的现象。(图片取自PCGS。)




工作模磨损也可能造成压印模糊的情况。但磨损一般是从工作模上凹陷较浅的部分开始,因此工作模磨损造成的弱打在浮雕较低的地方较为明显,往往是浮雕和底板/ 镜面的交界之处,表现为浮雕的界限模糊。这一点和压力不足造成的弱打不一样。下图是一枚用磨损较多的晚期工作模压印的杰弗逊5美分硬币。高浮雕部分还算清晰,但较浮雕较低的文字部分很多边缘已经模糊。



这是一枚压印完好的杰弗逊5美分硬币:


压印完好、图案细节显示清晰的钱币在美国很受追捧。据Travers介绍,有些圆形箍当中分隔线条连续不断的墨丘利10美分币可以卖到六位数(十万美金)以上。他本人就帮客户用这样的价格买过。如此利润当然也吸引了造假者,有些造假者会用刀具打通分界线的间断部分,以假乱真,牟取暴利。

以下是一枚妇女十年银币,年份部分有些数字的压印模糊,也应是模具磨损所致。

fwang2450 2013-07-03 07:59
第八篇:表面状态

谢尔登评级系统的另一个指标是“表面状态的保持”(surface preservation),又称磨损 (wear)。钱币出厂后如果有任何磨损,如碰撞、划伤、跌落,评级时是定要扣分的,毫无商量的余地。但如果币上只有造币厂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瑕疵,而没有进一步磨损,该如何对待?

造币厂造成的瑕疵包括坯饼上的裂纹、扫痕、模具缺陷造成的瑕疵和底板/镜面的不平整等。按照技术定义,造币厂造成的瑕疵不应包括在“表面状态的保持”的评分范围内。如果币上只是先天不足,没有后天磨损,那表面状态就保持完好,不该扣分。ANACS当初比较一板一眼,完全按谢尔登的字面意思办事,评级时把造币厂造成的瑕疵排除在外,不予扣分,有没有这类瑕疵均一视同仁。

不过虽说造币厂的瑕疵不是收藏者的过错,但是币上有缺陷总是令人不爽。这种态度会在市场上表现出来。因此同样的评级分数,有造币厂瑕疵的币价格就要相对低一些。(有些因模具错误造成的错币是例外情况,反倒有人追捧。)NGC和PCGS顺应市场潮流,在评估“表面状态的保持”时把造币厂的瑕疵也计算在评分之内,给予降级处理。可这样一来“表面状态的保持”或“磨损”就名不副实了。这些币造出来就这样,何来磨损?

由于设备、工艺的原因,相当部分的早期现代中国金银币出厂时就有瑕疵,如扫痕和镜面不平整,像这枚建国30周年上的扫痕:



NGC的做法比较灵活,在对新中国金银币评级时有点像早期的ANACS,对扫痕这类造币厂产生的瑕疵网开一面,不予扣分。有时候连包装不善造成的瑕疵,如磨头之类的,只要是普遍现象,评级时也就不太计较。也就是说NGC愿意按照现代中国金银币生产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正因如此,有些NGC高分评级币上带有造币厂造成的瑕疵就不足为奇了,如这枚磨头的84香港会展章还评上了69:



相比之下,PCGS比较死脑筋,瑕疵就是瑕疵,不管是谁造成的,一律扣分。这是PCGS的高分评级币含金量比较高的原因之一,代价就是越来越多的新中国金银币收藏者转向NGC。

话说回来,即使NGC对中国造币厂产生的有些瑕疵还是咬住不放的,如白斑和早期大规模金银币的镜面压印质量。因此能让NGC评出高分的早期银大饼也是珍品了。

fwang2450 2013-07-03 08:07
第九篇:让评级师挠头的币

Travers当过NGC的兼职评级师,他总结出一些让评级师挠头、不十分有把握的币,转述如下:

1. 等级上模棱两可的币。前面一篇札记中提到,在同一等级的币中有高、中、低端之分。某一等级的低端币和下一个等级的高端币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这种情况往往让评级师举棋不定,因而最终评级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 正反面品相差异较大的币。ANACS最早评级时是对正、反两面分别打分的,比如说MS67/64,67是正面评分,而64是反面评分。后来PCGS和NGC都只给一个分数,原则上是取正、反面两个分数中较低的作为整体分数。如果两面的评级结果是MS67/64,那整体分数就是MS64。但是评级师在实际评级中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略做调整。如果反面的评分较低,而正面的评分较高,评级师可能会忍不住把整体评分往上拉一些,如从MS64拉到MS65,因为正面比反面更重要。(新中国金银币出彩的不是都在反面吗?)

3. 使用凹刻工艺的金币,如美国的5美元印第安人头像金币。这样的金币一般能很好地保持原光,而且磨损部分不容易察觉,评级时对评级师是一个挑战。这是一枚5美元印第安人头像金币:



4. 小规格币。小规格币对评级师是件头痛的事。首先拿着就不上手,因为币太小,手指没法着力,容易滑落。(评级时要把币拿在手上。)另外评级时必须根据币上的微小空间来判断磨损对品相的影响。同样大小的瑕疵,评级时在大、中规模的币上和在小规格币上所占的份量大不一样。根据币的大小来把握评级分寸就有相当的主观性。(再怎么主观也不至于把下面这枚惨不忍睹的马可波罗1克金币评为PF69吧?)





5. 视觉效果特好的币。视觉效果特好、外观尤其漂亮的币会让一些评级师看花眼、无视一些轻微的瑕疵(如发丝痕或轻微的碰伤)而给出高分。这也难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Travers说他个人不同意这种做法,毕竟视觉效果和磨损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不过往往是胳膊拗不过大腿,一旦其他两位评级师意见一致,他也只有服从的份。

6. 罕见年份的币。如果两枚币的品相完全一样,但其中一枚出自罕见年份,那么评级师可能会因为其罕见而加分一级。(这么做不公平吧?这品相和罕见度有何关系?)

由于上述这些主观因素,Travers一再强调,购买评级币时也一定要小心看币,因为买的是币而不是盒子,购买高评分币时尤其要注意币本身的品相,评级分数只是作为参考。

fwang2450 2013-07-03 08:17
第十篇:美国币市的起伏

和新中国金银币的币市相比,美国币市的历史较长,而且有比较详尽的资料记录。参看一下美国币市的起伏,可让新中国金银币的收藏者和投资人借它山之石,举一反三。

以下是美国币市从70年代末到现在的走势图:



图中显示的是PCGS3000指数,也就是PCGS根据三千种美国钱币的价格算出的指数,和道琼指数类似,可看作美国币市的整体价格指数。该图上有两个急升阶段,一个小规模急升出现在1980年,与当时金银价格的飙升段相吻合。以下是20世纪黄金走势图:



美国币市的另一个高潮出现在80年代末,而当时黄金价格并未有显著变化。那么币市的飙升和泡沫化就另有原因了。根据Travers的说法,对评级币的炒作和场外资金的介入是当年币市大起大落的始作俑者。随着PCGS和NGC在80年代末期大力推广评级币,一个前所未有的钱币交易方式,即“不看币交易”(sight-unseen),受到广大币商的鼎力支持。随之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炒作评级币,包括电话和电视推销等。其结果是币市价格节节上升,并引起了华尔街的注意。Kidder Peabody和美林公司设立了合伙人基金,引导投资人进入币市,币市一片繁荣景象。1989年5月前后,钱币成了美国最红火的投资标的之一。商业和投资刊物、媒体广泛报道评级币,华尔街日报在头版上报道了币市的新荣景。

可惜好景不长,当价格远远背离价值时,泡沫必然会破灭。随着投资基金不规范运作的曝光,投资人开始离开币市,从而引发了美国币市在90年代初的崩溃。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0年币市泡沫破灭以后,至今美国币市尚未恢复到当时的一半水平,令人不寒而栗。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在美国币市上丢了钱。以下是PCGS稀有钱币指数: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稀有钱币在80年代末并未随整体币市同时狂涨,随后也并未猛跌,而且最近十几年来始终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因此稀有币的投资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美国币市和中国币市不完全一样,钱币种类、集藏水平、市场操作各有特色,但是美国币市几十年来的起伏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供有心人参考。    

fwang2450 2013-07-03 08:28
第十一篇:约翰-阿尔巴尼斯(John Albanese)和他的CAC (Certified Acceptance Corporation)



在美国钱币界,约翰-阿尔巴尼斯可算是一个有名人物了。他本来是一位成功的币商,于1986年参与创建了PCGS,而后又从PCGS出来,成立了NGC。他在1998年卖掉了在NGC的股份,回去干他的老本行,从事钱币经营。

但这位老兄生性不安分,喜欢打抱不平,往往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前面一篇札记中提到评级币在某一级别中还可分为A(高端)、B(中端)、C(低端)等品相。有些币商就利用这些区别做文章。他们卖给收藏者的评级币总是低端品相,而收购高端币时也是按低端币的品相付钱,然后重新送评升级或按高端品相出售赚钱。如果是稀有币,这里面牵涉到的金额巨大,比如说一枚1801年戴帽半身10美元老鹰金币,MS-64级为15万美金,MS-63级为6万美金,而MS-65级为27.5万美金。那么MS-64级低端币的价格应该在10万美元左右,而MS-64级高端币的价格则应该在21万美元左右,上下可差10万美元。

1801年戴帽半身10美元老鹰金币:


评级币的另一个问题是评级的不稳定。PCGS和NGC成立之初打分很严格,后来渐渐放松,以至于许多早期的币重新送评时会升上一级。评分往往还会随着市场起伏而有所变化。币市低潮时送评的币少,评级师时间较宽裕,评级就比较紧,而币市红火时,大量钱币送评,评级师忙不过来,评分就松一些,尤其是在钱币展销会上现场评级时。这种情况称为“评分膨胀”(gradeflation)。(现在明白为什么有些新中国金银币卖帖中要强调“美国总部评级”了吧?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评级币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约翰-阿尔巴尼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重新出山,在2007年成立了CAC,目的是进一步鉴定PCGS和NGC的评级币。如果说PCGS和NGC是钱币品相的裁判,那CAC就是要充当裁判的裁判。CAC只接受PCGS和NGC的评级币,不接受裸币或其它评级公司的评级币。CAC将PCGS和NGC的评级币鉴定以后,会在盒子上贴两种标签。绿色标签表示原来的评级公正,属于该级别的高端或中端品相,而金色标签表示原来的评级偏低,重新送评有可能升一级。对于该级别中的低端品相或评级偏高的币,则原样送回,不加任何标签。

CAC绿签:


CAC金签:


自成立以来,CAC的业务基本上集中于美国的稀有评级币市场,已经受到币商和钱币收藏者的认可。贴上其金色标签的评级币可卖到上一个级别币价的80%-90%。CAC对新中国稀有评级币的未来影响还有待观察,有兴趣的币友不妨前往CAC的网站www.caccoin.com浏览一番。

fwang2450 2013-07-03 08:45
第十二篇:钱币医生的那些事儿

英文中有一个说法叫coin doctor,译成中文就是“钱币医生”。顾名思义,他们的使命就是医治钱币上的那些毛病,比如说不雅观的包浆、擦痕、无原光等等。这些“医治好”的钱币然后就堂而皇之地被卖给收藏者或投资人,坑害他们。

钱币医生和造假者不一样。他们不伪造钱币。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对真币的加工,提高其品相和评级,从而牟利。比如说一枚银币经洗过以后,可以从64级提升到66、甚至67级。稀有币提高一级就能多卖成千上万美金,因此这个行业的利润非常可观。

钱币医生最简单的加工方法当然是洗币,其次是制作人工包浆。其它业务还包括用腻子填补微小的伤痕,或者用车蜡或环氧树脂给钱币上光,做成假原光。高级的钱币医生会补洞,或者用激光消除币上的发丝痕。

清洗以后加上人工包浆的摩根银币:


Travers采访了一位美国币商,了解了钱币医生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是何种人物、如何获得报酬等。钱币医生一般不自己买卖钱币,而是和币商合作,有些衣冠楚楚,有些则不修边幅。有些是按小时收费,但高级钱币医生是要和币商对半分成的。据这位币商透露,经过钱币医生加工的铜币在评级币中可占到百分之90%左右,但银币和金币的比例要小得多。

按照评级机构的规定,经过钱币医生加工的钱币是不予评级的。但是分辨出经过加工的钱币谈何容易?拿铜币来说,刚用山奈洗完的铜币焕然一新,当然逃不过评级师的眼睛。但是如果把洗过的铜币放上个三、五年,让其稍稍带上一些自然包浆,评级师是看不出来的。银币就更不用说了,清洗得当的银币马上拿去评级也照样通过。至于人工包浆,那些手段高明的钱币医生造出来的包浆完全可以以假乱真。有些加工过的钱币就这样进入了评级盒。

评级公司对加工过的钱币恨之入骨,因为如果加工时处理不好,比如说清洗不彻底,化学物质还残留在钱币上,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钱币变色。这时钱币的主人可以找评级公司讨说法,如果原因是评级公司把加工过的币评级装盒,那么评级公司要全额赔偿。因此评级公司想尽办法要找出加工过的钱币。PCGS于2010年启用了称为Coin Sniffer的检测设备,来检查钱币表面是否含有相关金属以外的化学物质。而PCGS的母公司则于2010年5月将16个币商告上法庭,因为他们经常把加工过的钱币送评。这些措施起到了震慑作用,但钱币医生这个职业恐怕将无法根除。

Coin sniffer:


fwang2450 2013-07-03 08:46
第十三篇:评级币重新送评的经济利益

因为各等级的稀有美国币之间差价巨大,而且评级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将评级币重新送评在美国钱币界就成为最来钱的方法之一。比如2005年时,一枚MS64的1944年“行走中自由女神”半美元银币值56美元,而MS65分的价值高达500美元。如果一枚MS64的高端品相银币重评后能升到MS65,就等于升值了好多倍。正因如此,砸盒重评已成了美国钱币界的正常现象,有些币商甚至重新送评十几次。(这意味着NGC和PCGS的评级统计报告对研究实铸量、存市量意义不大。)这种行为不限于小币商,大币商如Heritage拍卖公司的董事长James Halperin更是砸盒重新送评的老手,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将一枚已经评级的钱币重新送评有三种方法。一是砸开评级盒,把钱币拿出来作为裸币重新送评。二是交叉送评,也就是把NGC评的币送给PCGS重评,或者把PCGS评的币送给NGC重评。另外NGC和PCGS还接受自家评级币的重新评级 (regrade) 。在这三种方法当中,砸盒重评的潜在利润最大,风险也最大。

砸盒重评成功的关键,一是对币的品相有准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该币必须具有这一等级中的高端品相,这样重评后才有可能升一级,否则重评的结果有可能是降一级。其二,必须掌握损益比。比如在同一类币中,MS64的为50美元,MS63的为38美元,而MS65的为250美元,这样就值得砸盒重评,因为降一级的损失为12美元,而升一级的收益为200美元。和收益相比,损失可以忽略不计。Halperin说他脑子里有一张表,当中一列是现有评级币的价格,左边一列是低一级的价格,右边一列则是高一级的价格。只有损益比到了能够接受的范围时,他才会砸盒。

砸盒的最大风险还不是降级,而是砸了以后再也进不了评级盒。上一篇札记说过,钱币医生加工过的钱币有些也混进了评级盒。如果把这些钱币砸出来重新送评,就可能被评级师察觉出来而拒评,被装入“裹尸袋”中送回,这时稀有币的损失就大了。

相比之下,交叉送评和重新评级的风险就小得多。送评人无须砸盒取出钱币,而是将原盒送交评级公司。如果重评的结果达到了送评人的最低标准,评级公司就会砸盒并重新装盒。如果达不到送评人的最低标准,便原盒送回,但有一个条件,就是送评人的最低标准不得高于现有的评级。据说评级师在交叉评级或重新评级时不受原来评级的影响,甚至都不会看原来的评级分数。但是这样的评级是透过评级盒进行的,因此评级师一般要保守一些,重评的分数变化不会太大。如果升级不成,送评人最多损失一笔送评费和邮费,这些在美国都不贵。

fwang2450 2013-07-03 08:57
第十四篇:假币种种

都说中国假币横行,其实美国也好不到哪去。在八十年代中期第三方评级公司出现以前,假币是美国钱币收藏界的顽疾之一。尽管美国1973年就立法规定假造货币(包括外国货币)是犯罪行为,但无济于事,假币照样泛滥。只要造假规模不大,执法机构也无暇来管。只是评级公司出来后,在评级的同时兼做钱币真假鉴定,这一来才把假币的气焰打了下去。(由此看来,假币的问题还是要靠市场解决。)

Travers在其书中介绍了三种钱币造假的情况,一是改币,二是铸造假币,三是压制假币。

所谓改币,就是对真的钱币进行改动,把普通年份的币改成稀有年份的,如把8改成6,把4改成1,或者在币上加上造币厂厂标,如旧金山造币厂的s厂标,或者去除现有厂标。因为美国币中许多是流通币,本身带有流通中造成的各种磨损,经过改动的币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以下是经过改动的林肯分币,年代从1944改成了1914:



铸造的假币比较容易辨认。铸造假币前要用真币翻模,在翻模过程中会损失一些细节部分。因此翻模铸造出来的假币比较粗糙,表面不平,细节不清,甚至留下毛孔。即使以下这枚质量还算好的假摩根银币的正面还是缺少许多细节部分,如老鹰胸口的羽毛:



这是真币:



翻模铸造的假币的边齿非常粗糙,间隔不均。下图中是真币(上)和假币(下)边齿的比较:



无论有没有边齿,翻模铸造的假币边上往往有一道铸痕:



用电铸版 (electrotype) 技术翻模铸造的假币能够保留较多的图案细节,如下图:



尽管如此,这类翻模铸造的假币上比较粗糙的表面和币边的铸痕还是会露出马脚:


最难辨识的假币是压制的假币,因为它们也是用模具压制而成,其精度可以乱真,有些还是用真正的贵金属(金、银)制成,就连经验丰富的币商也难免打眼、吃药。对付这类假币的最好方法,是了解假币与真币不同的特征,如图案和文字的位置、形状等。(美国猫王Peter Anthony有一个真、假熊猫币比较的网页http://www.pandacollector.com/rogue.html)。问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时候假币的特征刚刚公布,造假者便会根据这些信息来修改模具,掩盖这些已知特征。因此没有把握时,尤其是网购时,还是买评级币比较保险。

fwang2450 2013-07-03 09:05
第十五篇:PCGS的新动向

PCGS这几年动作不断,很有意思,一方面是出于对市场的回应,一方面是要加强和老对手NGC的竞争。

PCGS在2010年3月推出了Security Plus服务,在美国钱币界引起不小反响,被誉为一项技术突破。所谓Security Plus就是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建立送评钱币的独特“指纹”,又称作“币纹”(Coinprint),然后将其存入数据库,并加上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供日后调用、参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有些人将评级币砸盒以后做手脚,如清洗、加人工包浆,然后重新送评,以求评分升级。PCGS通过一个称为CP16钱币分析仪的桌面识别系统,可以轻易对送评的币进行扫描,并确定该币以前是否送评过。该系统有能力识别经过改动的钱币,当然前提是改动前的钱币已经通过Security Plus服务存档。Security Plus服务要多收25%的服务费,而经过其评级的钱币在标签上会加上特有的金盾标记。这项服务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等到其数据库中存入大量钱币资料后,其影响力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CP16钱币分析仪:




在推出Security Plus的同时,PCGS开始对评分加上“+”(加号),如MS65+,以表示该币在此级别中属于高端品相,与上一级别的低端币相差无几。该做法最初用在Security Plus评级币上,后来推广到所有PCGS的评级币。这样做是回应市场对品相进一步细分的要求,而反过来又对市场交易产生了影响。美国币商之间的大规模交易分为“看币交易”和“不看币交易”。在“不看币交易”中,因为币商看不到实际的钱币,即使有评分作为参考,他们还是会设想币的品相处于该级别的低端,出价时偏向保守。而带加号的评级币可以保证属于该级别中的高端币,因此一律作为“看币交易”对待,而不管币商是否有机会亲眼看币。

其实PCGS一直在探讨是否有可能改进谢尔登的70分标准,几年前曾公开讨论过是否采用100分制,但因为用70分制评出的钱币数量巨大,重起炉灶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只好作罢。不过PCGS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在内部启用了700分制的评级系统,也就是说把分数范围扩大了10倍,使得评分更加精确,只是在最后对外公布时再把评分转回70分制。所谓带加号的评级币,实际上就是700分制中个位数为7到9的币,如MS657到659可转成MS65+。据说PCGS有意将700分制推向市场,是否会成功,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下图为带加号的PCGS Security Plus评级币:





fwang2450 2013-07-03 09:13
第十六篇:洗币与原光

洗币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虽说人人都喜欢银币的五彩包浆,但市面上见到的包浆多是这模样:



反对洗币者说钱币无论如何都应保留自然状态。赞成者说不雅观的包浆就像人没有洗脸一样,洗去更好(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70&id=230133&page=&star=2)。事实是洗币的现象大量存在,根据和Berman和Guth的说法,美国市场上的银币大约有一半是洗过的。

洗银币的溶液一般含有硫脲,这种弱酸是美国洗银水的标准成分。尽管其酸性很弱,但还是有腐蚀作用,如果在洗银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或是反复浸泡,会对银币的原光造成影响。

提到银币原光,许多文献将其与“车轮光”(cartwheel effect) 等同起来。其实原光有两种,一是精制币的镜面效果,二是普制币或喷砂币上的车轮光。洗币不当对两者有不同影响。

摩根银币的车轮光:



即便是普制币,因为一开始压印时模具的光洁度很高,其效果和精制币相近,评级机构称其为“prooflike”,即近似于精制,甚至DMPL (deep mirror prooflike, 近似于精制并带有强烈镜面效果)。因其镜面效果很强,这些初打的普制币根本没有车轮光效果或效果非常微弱 (http://coins.ha.com/c/ref/glossary.zx)。

具有DMPL效果的摩根银币:



每次压印钱币时坯饼的金属会从模具中心向四周伸展,渐渐在模具上留下细微的擦痕,这些擦痕压印在钱币上就是所谓铸痕 (flow line),在电子显微镜上放大3500倍以后是这样的(取自Travers的书):



车轮光就是这些铸痕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光效果造成的。因为美国收藏市场上绝大部分是普制银币,如摩根银币,因此往往把车轮光和原光等同起来。而中国现代纪念银币大部份是精制银币,所谓原光应该指镜面效果。本人刚入门时就曾因为在精制银币上看不到车轮光而大惑不解,傻了一回。想来如果在一枚精制币上见到车轮光,那么压制该币的模具就已经使用过度、留下铸痕,应该重新抛光或更换了。

洗银水对镜面效果和车轮光的破坏方式不一样。镜面效果要求极其平整的表面,洗银水使用不当,会在银币表面留下细微的腐蚀痕迹,减弱镜面效果,使其起雾或发花。这种情况在局部使用洗银水时尤为明显。

洗银水对车轮光的破坏,源于其对铸痕的腐蚀。以下取自Travers书中的照片,显示铸痕在不当清洗前(上)和不当清洗后(下)的状态。下一幅图中的铸痕在清洗后所剩无几,不能有规律地反射光线,银币便发暗、发灰,失去生气。




由于洗币的这些潜在风险,这两本书一致强调,洗币最好留给专业机构去做,如NCS或PCGS的保养部门。如果币友有心自己洗币,一定要做足了功课以后再动手,千万不可匆匆上阵,以免抱憾终生。

fwang2450 2013-07-03 09:17
第十七篇:美国钱币市场的价格体系

美国钱币市场比较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有透明的价格。美国钱币市场的价格分为批发价和零售价。批发价是币商之间交易的价格,零售价当然就是币商卖给散户的价格了。

无论是零售价还是批发价,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相关的价格表或价格指南。通常钱币的零售价列在“红书”(Red Book) 中。这是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美国钱币指南)的简称,因为该书封面是红色的,所以称为“红书”,其中有6000多种钱币和章,已经出版了六十多年。

红书:


该书每年出版一次,因此其中的价格并不能反应当前市场价格。即便如此,钱币收藏者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大概的价格范围,除非市场近期的起伏很大。

币商之间的批发交易,是以“灰表”(greysheet) 为准的。“灰表”是CDN (Coin Dealer Newsletter,币商通讯) 的俗称。该价格表每个星期更新一次,能够较为及时地反应当前的市场情况。批发交易另外还有一个“蓝表”(bluesheet) 作为价格指导。“蓝表”是 CCDN (Certified Coin Dealer Newsletter, 评级币商通讯) 的俗称,其中列出的价格是评级币的价格,也是所谓“不看币交易”的指导价格。这些价格表不只对币商开放,只要付订费,任何个人都可以订阅这两个价格表。

灰表和蓝表:

Berman和Guth总结了价格表的几个好处:

1. 价格表可以记录市场价格,为市场价格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
2. 价格表可以为市场定价,因为交易往往以最近的价格记录作为参考。
3. 价格表可以为市场提供稳定性。当市场出现急剧起伏时,价格表起着稳定的作用,因为消费者对背离价格表的大幅涨价往往持谨慎态度,不会轻易出手。另一方面,如果市价低于价格表,消费者会认为有便宜货可捡而入市,对市场价格起支撑作用。
4. 价格表能够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比如说消费者在和一位素不相识的币商交易时,如果有一份价格表在手,就能够判断币商的报价是否离谱。价格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资讯,不受当前交易双方的影响,提供了客观的定价尺度。

当然事情不会十全十美,即便在价格相当透明的美国钱币市场上,还是出现了对价格表灵活运用、甚至滥用的情况。

Berman和Guth提到,如果一位消费者走进一家钱币商店,然后掏出“红书”翻看,币商马上就知道这是一位入市未深的菜鸟级币友,因为老手都是根据“灰表”或“蓝表”和币商讨价还价的,和在美国买车时用汽车批发价和车商砍价一样。因此买币时要带上“灰表”或“蓝表”作为参考,当然消费者自己的币识也要跟得上才行。

价格表是根据币商间批发交易、拍卖会价格、私下交易和零售价格等各种来源制订的。比如说“灰表”和“蓝表”主要是依据币商间的交易平台Teletype上的出价和要价决定的,因此会受到不良币商的操纵。典型的情况是币商间对敲,哄抬价格表所记录的价格。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币商手上有一枚孤品,然后到Teletype上高价求购。等到价格表上记录了这一高价后再以此为依据推销手中的孤品。(这些手法听起来咋那样熟呢?)

尽管出现了这些滥用价格表的情况,但瑕不掩瑜,价格表对美国币市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值得中国钱币市场借鉴。有趣的是美国的个人、机构对中国现代金银币的价格表倒是很热心。美国猫王Peter Anthony每月出版他的中国现代金银币价格指导,称为Pricepedia (http://www.pandacollector.com/pricepedia.html)。另外两家评级公司NGC和PCGS也都定期提供中国现代金银币价格指导:

http://www.ngccoin.com/priceguide/chinese-modern-coin-prices.aspx?ChineseCategoryID=1&subcat=Silver-Panda-coin-prices
http://www.pcgs.com/prices/China.aspx

至于国外这些价格表对国内交易实情的把握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fwang2450 2013-07-03 09:23
读书札记暂告一段落,日后读书有心得时再向币友汇报。

hoteast 2013-07-03 09:51
真棒!

何军珺 2013-07-03 10:39

老孙 2013-07-03 11:32
完整的看了一遍,了解了PCGS和NGC评级的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美国钱币收藏的情况,我还会看第二遍,第三遍。
王先生在美国,可以多介绍下国外的钱币收藏情况,让我们可以借鉴,谢谢王先生!

zhusubo 2013-07-03 15:33
赞!!!!!

fs_yeq 2013-07-03 17:38
真正完整的原创美文!

202yi 2013-07-03 17:54
谢谢分享!期待下一片!

samlee 2013-07-03 19:24

乐其中 2013-07-03 20:09

双羊 2013-07-03 21:07

普京大帝 2013-07-03 22:02

铭记收藏 2013-07-03 22:19
赞!

古村人 2013-07-03 22:28
    

吉力 2013-07-04 00:36
真是好文章,第二次读,又有新收获!

泉德 2013-07-04 04:17


好高不远 2013-07-05 16:15
真是大开眼界,颇多受益。

lrbk100 2013-07-05 16:17

双龙戏珠 2013-07-06 22:10

腾龙 2013-07-07 09:49

秋水一色 2013-07-07 13:39
  

亦乐 2013-07-07 18:17
    

pzh1957 2013-09-07 18:37

魅力在硬币 2013-09-08 13:03
颇多受益

石心画意 2013-09-12 19:12
好文章!幸苦!

胡平 2013-09-13 08:20
很好很好!

兴京剑客 2013-09-27 13:10
    

zoulf 2013-09-28 08:14
谢谢楼主,涨知识啊。每次读都有新体会。作为学习工具继续拜读。

蓝色海洋 2013-10-16 20:58
先留个记号,慢慢好好学习!

wangwangwww2 2013-10-18 09:31
好文!有空再读,受益匪浅!

回眸 2013-10-28 02:49
受益匪浅

老船长 2013-12-17 14:28
请问楼主,钱币表面光泽对评级币的影响有多大。


查看完整版本: [-- 读书札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0 Code ©2003-2010 phpwind
Gzip disabled